政协要闻
州政协积极推进微建议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11 09:14
微建议,作为政协委员网络履职的创新形式,以其切口小、反应快、成效高的特点,成为破解民生难题、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州政协积极探索实践,从机制建设、收集渠道、办理实效等方面多点发力,持续推动微建议工作提质增效,让“小建议”真正发挥“大作用”。
完善机制,筑牢微建议工作基础
机制保障是确保微建议高效运转的核心要素。为进一步提升微建议工作的质量和实效,州政协制定《政协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员会微建议工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从微建议的提出、审核、转交、办理、监督考核等方面明确微建议工作的全流程规范,为微建议工作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让这一履职创新形式有章可循、落地有力。
《实施办法》中明确要求,建立科学严谨审核机制,采取“专委会初审、提案委审核转办”等有效措施,确保微建议内容客观真实、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建立微建议跟踪督办机制,通过调研视察、民主监督、协商座谈等方式,推动微建议有效办理,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将微建议纳入委员履职考核,作为评优评先重要依据,激励委员用心用情关注民生,提出更多高质量微建议,激发广大政协委员利用微建议履职尽责的热情。
同时,积极搭建培训载体,举办“政协吉云”委员履职平台培训班,促进数字化技术在委员履职和政协工作中的全覆盖。
拓宽渠道,促进微建议常态长效
依托“政协吉云”平台,州政协不断深化履职实践,通过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履职方式,积极引导政协委员深入基层,听民声、察实情,广泛收集微建议线索和选题,将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委员的“履职清单”,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征集环节,打破“坐等建议”的模式,以“边疆石榴红 聚力添光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进基层活动为契机,依托委员联络站、委员工作室,结合“一委一品”特色履职活动,委员们走进村屯、社区、企业,坚持从细微处着眼,围绕人民群众反映的“微困难”“微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微视角”,用心提好微建议,用力解决群众身边事。既拓宽了委员履职渠道,拉近与群众间的距离,也让民意表达更便捷、更畅通。
数字赋能为委员履职注入了“新动能”。委员只需手机登陆“政协吉云”平台,可以随时随地提交微建议,架起了24小时不打烊的反映民意信息的渠道,有效提高了协商民主的广度、深度和效度。
注重实效,推动微建议落地有声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智慧回应民需,委员们积极运用微建议这一履职利器,让每一条微建议都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催化剂”。
“延吉市公园路与卧龙街交汇处南北双向道路未设置左转交通信号灯,导致早晚高峰期,左转车辆都得直行后再掉头,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建议合理设置该路口左转交通信号灯。” 郑文杰委员经实地调研,提出《关于改善交通信号灯设置的微建议》。延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接到微建议后迅速响应,组织相关人员到实地踏查,依据现场情况,在该路口设置左转弯车道,有效分离左转车流与其他方向车流,减少交通冲突,提高路口通行能力,保障车辆和行人的有序通行。
王翠波委员提出《关于解决依兰镇向阳村47路公交车途径沿线道路排水问题的微建议》。建议相关部门对该路段进行加固和维护,规划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以减少雨水对泥土的冲刷,保障道路的安全性。微建议提交后,交由延吉市依兰镇政府承办,经现场勘察了解,该问题是山上的基本农田在雨水冲刷下经自然沟系流到路上,导致道路堵塞,决定对该路段进行护堤施工设计,已上报市农业局、市水利局申请立项。同时,依兰镇政府将持续跟进此项工作,直至问题彻底解决。
高效的办复率有效激发了委员的履职热情,从基层治理到民生改善,从生态环保到城市建设,一条条带着烟火气的微建议跃上网络云端,架起了连接群众与党委政府的“连心桥”,让民生福祉在点滴变化中不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