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要闻
州政协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情况调研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2-06 14:46:23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也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
延边州是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近年来,我州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扎实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立足实际,依托地理、自然资源等优势,融合以朝鲜族为主的人文资源,重点培育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目前,我州共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4个、吉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8个、吉林省少数民族特色小镇4个,现已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样板。
为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今年,州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成立专题调研组,通过现场考察、听取介绍、座谈交流的形式对我州各县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赴外省市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综合调研和考察情况,州政协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并形成调研报告,为州委、州政府下一步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打造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个品牌,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在民族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调研中,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议,问进展、看亮点、找差距,详细了解了我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民族旅游开发、民族文化挖掘、特色产业培育等方面情况。调研组成员认为,我州通过培育发展生态、冰雪、边境、红色教育等优势旅游产品品牌,不断提高了少数民族村寨的自我发展能力,从人居环境改善、特色民居改造、民族文化保护、特色产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稳步推进了少数民族村寨的融合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州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方面尚有诸多不足。
“各县市普遍缺少县级层面的统筹抓总,未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同谋划。相关部门工作目标不同、要求不一,未形成建设合力。”调研组认为,要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对村寨规划布局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乡村立足远景,完善总体和专项规划,实行分类指导,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千村一面,县市全域统筹考量和布局,州级层面纳入乡村振兴总体规划,顶层设计,整体推进。同时,尽快出台专门文件指导和规范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规划与建设,建立统筹协调与保障机制,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顺利进行。
调研组实地考察发现,我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大部分以朝鲜族民俗民宿民餐和红色历史为主要特点来体现,特色雷同,文化内涵流于浮表,规模小而散,“千村一面”“千寨一律”现象比较普遍。调研组认为,应深入挖掘内涵,提升品位。文旅部门牵头,组织专家学者、文化传承人通过收集当地村民口述史、村内外文史资料等,追根溯源,厘清村寨历史渊源和人文故事,甄别、归档、分析研究和提炼,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创造出一批可视实物,使特色村寨的文化再生,让封尘已久的历史再现,传承保护与发展共同推进,赋予村寨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城乡差异化生活体验模式为着力点,在农家乐项目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传承文化、宣传文化、传播正能量的同时,提升乡风文明程度,让游人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切身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切实带动乡村消费经济的发展。
“目前特色村寨建设的方法比较单一,有的村寨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保护和发展之路。”调研组建议,要树立建设和经营并重的理念,把产业培育当做村寨建设的动力源。生态与科技并举,创新发展民族产业。利用现代科技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养老、文化创意、文明公益等新型业态,将特色村寨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将村美与民富相结合。充分发挥现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连片,以片成面,将域内生态、文化、政策和社会各方面资源整合盘活。注重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追求个性,彰显魅力,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建设一批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一片一片地推进,形成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片区。
受各种因素影响,农村留守人口年龄结构加速老化,对边境地区民族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民俗文化传承受到了动摇,民族青年人才吸引和培养面临挑战。调研组建议,要牢牢把握村班子这一主体开展重点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的眼界、致富带头能力和村班子的凝聚力,理顺关系吸引更多优秀青年返乡创业,不断增强村寨后续发展力量。积极探索“政府引领、企业经营、村民参与”等多种形式的开发建设模式。根据村寨自身特点,选择相应的资本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深度合作,鼓励国有资本、引导民间资本、整合部门资金精准投入,壮大做强村寨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