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文史天地

朴佥志等八户人家从朝鲜元山移民中国的故事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9-14 09:58:25

 

    己巳年过后的某一年,正是盛夏,为了早一点移民满洲的八户人家把小铁锅、铜器、稻种等该带走的物品放在背架上,他们还把刚刚捕到的一对儿鹌鹑也挂在了上面。妇女们把饭团子、盐袋子等物品裹在包里顶在头上,身后还背着孩子……他们向着移民生涯迈出了第一步。他们一共有18人,领头的人是朴佥志老人,他临走时还在包裹里放了几张宣纸和笔墨。

    他们走走停停,一路乞讨;只要在路上遇到庄稼地,他们也不分土豆还是玉米,见什么吃什么,只要填满空瘪的肚子。他们只怀抱一个信念,尽快奔到地大物博的满洲,才能尽情耕作,得到温饱。他们大约走了半个多月,越过三相峰才来到了图们江边。

    渡口边有一个小茅棚,里面有一位身材矮小的老人,他就是摆渡人。每当夜幕降临时他就开始渡人。据那位老人说:“白日里对岸有满清的兵卒把守,专捉渡江之人。只能夜间坐船过河了!"

    天一黑下来,老人收取了坐船钱,分两次将18人送到对岸去了。

    过了江,朴佥志一行人又开始沿着壑谷行走,一路上,没有庄稼地,更看不到袅袅炊烟。他们走进了深山老林,他们发现了山葡萄、圆枣子,只能停下来,把野果摘下来充饥。

    他们运气很好,发现了一只刚被套子勒死的野鹿。如同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扒皮,放锅灶,煮鹿肉,也忘记了背井离乡的痛苦,吃饱了,就地睡了过去。

    天开始蒙蒙亮了起来,他们又开始在森林里穿行。

    又快到中午时候,他们来到一处有人居住的地方。五六户散居的房屋烟囱里冒出炊烟,有几个男人在割谷子。朴佥志上前比画着要水喝。一个男人拿来水瓢指指院子里的井。喝足了水,朴佥志老人从行囊里拿出宣纸和笔墨写了“何处有村庄?”几个字,一位长者看完接过笔写道:“过老爷岭有渤海古村。”那长者伸出大拇指夸朴佥志老人能写一手漂亮字。

    朴佥志老人又写道:“我们是朝鲜难民,为寻找活路走到这里来,贵方能否救济一些食物,不胜感激。”那位长者转身进屋,不一会儿拿来盛米的碗,给朴佥志他们五碗小米和高果米。朴佥志一行人立刻跪在地上给他们磕了三个响头,表示了谢意。

    长者用字告诉朴佥志,他们都是猎人,没有多点米。米虽少,朴佥志还是带着感恩戴德之心离开了五户人家,爬上了山岭。

    走了十多天翻过老爷岭,从这一天起,眼前出现了平原和村子。看到了在那广阔原野的中央地带是泡子和沼泽地,还有大江大河。他们认为这里便是开垦荒原的绝好地方。

    他们一商量一致同意留下来。原来这里叫海林,属北满黑龙江地段季节已入立冬,海林要比朝鲜老家元山不知冷多少倍。他们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正是口粮,于是这八户人家的妇女就去捡落穗儿解决吃的,男丁盖房造屋。妇女们带着小锄头和口袋在中国人秋收完的地里捡来了玉米棒子、豆类、高粱、谷子、萝卜叶儿、白菜叶儿、土豆等。

    男人们挑了在荒草丛生的高地儿盖起了草坯房,在地上挖四五道长条状的土坑充当炕洞,又用草坯子盖在炕洞上面,抹上泥,就成了火坑。当大家看到烟囱上袅袅炊烟升起的时候,激动得眼角边挂上了晶莹的泪珠,就这样,他们一连盖好了八幢房子。大雪之前,他们又割来蒿草当烧柴,家家都堆起了好高好高的柴禾垛。

    眼前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解决过冬口粮的问题,秋后落地的粮食捡光了,妇女们只好三三两两结成一小帮到各村屯去乞讨,男人们刨冰捉鱼。这里与朝鲜不同,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有成群结队的鲶鱼、鱼、鲤鱼等,像泥鱼一类的用麻袋装都装不完。他们有了希望,光吃鱼也能过冬,他们认为这是老天相助。

    熬过了冬天,春分一过,男人们选好了地,便开始炼荒,修筑田埂,修完田劳力不够,又雇人开渠。没有牛,无法耕地。

    不耕地怎么撒种呢?无奈,朴佥志他们商定,索性不耕地,直接撒种种稻。开始,杂草长得快,他们就人人看着勤拔勤锄,眼看着稻苗从烂草棵中猛长出来,越长越茂盛起来,绿色的稻晶终于盖住了水池子。

    八家人喜出望外。农闲时,大家又在河渠里下了顺水亮子和逆水亮子捕起鱼来,家家都晒鱼干儿 ,铺满晒帘子,女人们还把晒干了的泥、泡制的小菜,拿到集上卖,没见过的中国人立即喜欢上了,纷纷抢购。她们把挣到的钱再买回来油盐醋、荞麦、王米楂子等食用品和衣服。

    转眼间到了秋分时节,田里的水稻开始压穗儿,又渐渐换成了金黄色,海林第一块有史以来的稻田诞生了,当地人看见水稻都深感惊奇,纷纷前来观赏,观后啧啧赞叹。

    海林种出了水稻,石在林老人就给间岛局子街(今延吉市)的堂兄弟捎口信,让他们也来海林,一起种植水稻。刚过中秋,一个叫金大贤的年轻人就带着三户朝鲜人家的九口人来到了海林。金大贤刚刚在龙井东明学校毕业,那时,正值农闲季节,所以村里人都帮助新来的三户人家选田炼荒,待他们亲如一家。全村人聚在一起,端着自己种出来的白花花的大米饭欢迎三家人,也庆祝种水稻成功,喜获丰收。20多口人流出了热泪。

    真的丰收了!然而,喜中往往生祸。家家都在自己的院子里堆放了20多石稻子。

    有一天夜晚有一群土匪赶着马车闯进村子,高挑着火把,将院里的粮食几乎都装走了。他们在门缝里插进铁钩,威胁他们说,谁要是敢出来就捅死他。他们装完车临走时喊了一声:“给你们留出了明年的稻种,你们要种得更好一些噢!”土匪走后,村里一片哭声,原来,每家每户都遭到了同样的灾祸。后来他们才知道土匪早就瞄上了朝鲜人种出的水稻,他们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了强抢。

    这天朴佥志老人和石在林老人以及全村人都聚在一起商量对策。人们议论着,来年那些土匪也照样会来抢粮食,如何是好?金大贤说:“我们不如去找海林县县衙,递与百户长诉状,请愿保护朝鲜人移民。”这办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次日朴佥志老人让老伴儿拿来两尺多棉布,浆洗后用火熨斗熨得板板正正,然后在上面工工整整地写起毛笔字来了。他写的内容大致如下:

    倭寇占我朝鲜,我等已成无国之民;故我等弱小民族只为谋求生路,不远千里来到北满,千辛万苦,垦荒造田收获第一年的糊口之粮,不想贼匪成灾,夜闯村宅,铁钩插进门缝,威逼良民,强抢民粮,载于马车,离我远去。他们还大声扬言:翌年还至,望我等更好收成。我等柔弱民族别无他路,指望百户长大人悲天悯人,关护我等柔弱朝鲜移民,我等小民,不胜感激!

    朴佥志老人同金大贤一起去了海林县县衙。跪拜在百户长面前。百户长叫马忠源。他想了想,提起笔写道:“组建自卫队,我给尔等枪支弹药,尔等须组织十名年轻人日夜巡逻,不过自卫头队长须由我们的人来担任,还有尔等需贴出榜文告示:若有强抢或偷盗朝鲜人之农产品及物品或无故殴打朝鲜人而死于乒枪下者,纯属正当防卫,概不偿命,故以此告之,严禁偷盗与殴打。”说完百户长让他们先回去,三天后再让他们来取枪支弹药。

    三天后朴佥志老人和金大贤赴约去了县衙。百户长发给他们十支步枪和三箱子弹以及十套灰色服装,并让自己的儿子马雄担任队长。百户长这时也讲出了自己的条件,那就是每到年秋,交付县衙十石稻子。朴佥志和金大贤碰了一下头,便笞应下来并当场签约画押。

    朴佥志老人和金大贤回村后召开了全村大会,先选拔了六名年轻人巡逻村子,他们扛枪执勤,日夜交替这一段时间里人心悠闲、村宅宁静。谁知,朝鲜移民不断涌入海林,一转眼已达到30户了。保安队只好又增加四人。

    队长马雄人很好,他爱和朝鲜移民一起喝酒吃饭,打成一片,他还学会了种水稻:朝鲜人帮他选地炼荒、修埂造田、播种灌水、管理秧苗。他的稻田繁挨着赵寡妇家的稻田。赵寡妇的女儿年方十六,风华正茂,犹如百合,让马雄心动。

    百户长马忠源知道了儿子的心事,他拗不过儿子,只好拿半扇猪肉求朴佥志去找赵寡妇说媒。并捎话说:“因力赵家没有男丁,只要你同意这门亲事,索性让马雄倒插门儿也无所谓,你今后的生话哪还会成问题嘛!”赵寡妇听后也觉得很是在理儿,爽快地把亲事答应了。

    当马雄听到这好消息后,于当天晚上用马车拉来一坛蜂蜜和一匹绸缎以及一沓现金,来到赵寡妇的面前 ,跪倒在地,甜甜地,而且还感恩戴德地叫了一声“妈”!

    马雄在村里盖了一幢四间大砖瓦房。还去了一趟牡丹江拉回来脱谷机。

    保安队长的马雄“嫁”过来后,30多户朝鲜移民安心多了,山匪不再轻易进村,可是,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每当村里组织娱乐晚会,保安队稍一放松,山匪就会窜进村子,抢走一户或两户的稻谷。

    叫花子们也三三两两结成一小帮来到村里,指着栅栏上挂着的鱼干说要吃那玩意儿和大米饭,如果不给做,他们就赖着不走。村里人只好给他们干炒一盘鱼干,他们就每人吃四五碗大米饭,打着饱嗝跪在地上磕几个响头,然后从怀里掏出口袋再要大米。因为他们是乞丐,当过乞丐的朝鲜移民总是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可是一传十,十传百,“大米乃天下第一味”传开了,乞丐数日益增多。若不制止他们,村里将没几日就会断口粮。于是,朝鲜移民不得不拒绝所有叫花子的乞讨。

    先是一个肩头扛猴子的乞丐让猴子大闯家中,砸坏了所有家里值钱的东西,后来又发生了一个顽劣成性的乞丐,强奸移民妇女未遂,拿洗衣棒槌打裂女人头骨的事件。村民安稳得不到保证,可是,等到马雄和赵寡妇的女儿一完婚,这一切也都在保安的过问下,全解决了。

    这时候,这个村儿已有30多户人家,学龄儿童竟有十多名。还是朴佥志提议,大家一致决定,盖一幢三间草房办学校,由金大贤负责教孩子们识字读书。有孩子要上学的村民合起来拿出20石粮食给金大贤。

    从此金大贤教给孩子们母语、汉文字、算术,还教给他们学唱歌曲。村民们聆听着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人人都沉浸在对未来的憧憬中,每当他们想着这些事情的时候,竟然忘却了疲惫与劳累。在开始筹备新年农作前,朴佥志老人、金大贤、马雄等人为了解决几个难题,向村民们拿出了如下几个建议。第一,建盖磨房;第二,购买三头驴子;第三,为收割拉地购买三辆马车。于是在全村人的一致同意下,从每家每户手里收了二石稻谷。他们将收来的60石稻谷送到马忠源那里,求他解决这些事情。如此磨房与马车成了村里的公共财产。

    又有新的移民户搬来,新移民来后就开始炼荒造田、修埂开渠、引水撒播、灌水理田。老户们已经连续三年在原开垦的田地里播撒稻种,有自己的土地,他们就想尽办法帮助新入户。

    常言说:人算不如天算。这一年一连几日总是刮东南风,乌云密布,瓢泼大雨。十多天后,山洪与河水泛滥,一夜之间把稻田都吞噬了。尤其是在沼泽地里开垦的稻田全都泡在水里,转眼间变成平湖。洪水退去,那里仍然是一片汪洋。人们正在唉声叹气的时候金大贤不知从哪里听到,海林往西七八十里处有一个地方叫新安,那里有广袤平原,四外的高地由当地人种植旱田,中间有开阔的沼泽,是未开垦的处女地。

    朴佥志让马雄和金大贤打探虚实,七天后他们回来说:“那里有非常开阔的原野,中间是沼泽,尤其是那里有三条河流横穿沼泽,具备灌溉水田的天然条件。”朴佥志决定,迁往新安。

    到达新安后,一切从头开始,盖房、造田,虽然有辛苦,有劳累,但很快就安了新家,开垦出了新水田。

    海林地区又一片水田被朴佥志他们开发出来了,再次填补了海林没有水稻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