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文史天地

延寿县新立区桃山农场移民史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8-17 09:29:28

 

    19402月,延寿县朝鲜移民组织者申完、申春(音译)兄弟勾结朝鲜总督府和“万善拓殖会社”,在朝鲜召集移民后,集体迁移到延寿县新立区的桃山。

    为了实现这一计划,申完和申春俩兄弟伙同朝鲜总督府官员,在朝鲜庆尚道、全罗道、忠清道等地到处张贴招募“中国上海技术移民”的假广告,招摇撞骗。什么“中国地大物博,种地收成好,不愁吃”;什么“依靠自己的技能,几年就能积蓄很多钱”;还有什么“出资路费,发给一年粮食,生活不用愁”等等。

 

THES(B_]ZOGGQ2B(SB[FDOQ.jpg

(口述者:姜孝三)

 

    这种广告,对挣扎在饥饿中的农民来说既是诱惑,又是希望。于是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尤其是那些木工、铁匠、建筑工教师、医生等各行业的技术人员十分踊跃。结果,申完兄弟招募了300户移民。同年3月,每户一人先去做接应准备,近200人乘上了北行的列车。

    一个星期后,这些先行人到达了珠河(今尚志)车站。正值3月的北满大地还有残雪,虽说冬天的寒冷已经过去,但是人们身上穿的单衣抵御不了每天早晚的飕飕寒风。再加上旅途上的折磨,每个人都如同遭了霜打,蔫蔫的,像得了大病的患者。马车把这些“病人”拉到了新立区桃山屯。

    新立区桃山屯位于距离延寿县城45公里的东北部,位于海拔400米的高山地带,夏季短,秋天下霜早。

到了这里后,几家人凑在一起烧饭做菜,不久就开展了劳动。为加快开垦进度,移民的劳动强度不断加大,而每天吃的都是些发了霉的小米和带皮的苞米,就口的只有大酱,很多人因营养不良卧病不起。但是为了家乡的妻儿,他们咬紧牙关坚持繁重的体力劳动。

 

CAZJ6ZL2(}G2JY$H7%(IZP6.jpg

(移民)

 

    他们开出了一片片水田,准备播稻种,又开垦荒地准备种大、苞米和蔬菜。他们以为有了房子、有了烧柴、有了土地、有了粮食就能改变贫穷的命运,所以早出晚归,披星戴月,都想尽量多开出一些田地来。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不知何时已经到了9月的秋季。为了把家眷接来,他们跟着申完兄弟回到朝鲜。移民已成定局,房子也盖了,地也种了,如果不把家眷接来一起奋斗,便无法还清“万善拓殖会社”的债务。申完兄弟这次回朝鲜,在庆尚道、全罗道、忠清道等地方又召集了1500多移民。

    在北满,9月的天气寒冷,早晨和晚上会刮起冷飕飕的寒风,山区又下霜。一路上家眷们冻得只好把被子披在身上。走了很长时间坎坷不平的路,才到了桃山电。拎着包裹,进了家门,挑亮了油灯,灶坑里填了柴火才觉得到了家。都想用睡觉赶走疲劳,谁知,深夜又被狼的嚎叫声惊醒,个个吓得毛骨悚然。家眷过江后的第一个夜晚,就这么过去了。

    安定下来后,他们在房子的前后院种了蔬菜、大豆、苞米,长势很好。就像第一批移民们说的那样,“这里的土地多得是”。好歹在异国他乡开荒种地,迎来了第一个秋收。旱田的庄稼粒粒皆熟收成很好,可是水田却成了青草一片,颗粒无收。这一年他们还得吃小米加苞米。入冬后,屯里的男人没闲着,丌始上山烧木炭。

    1941年,日帝取缔在东宁县绥阳镇一带边境居住的朝鲜移民,把那里的25户移民全部赶到了桃山农场。

    桃山农场移民人口陡然增加了,儿童也多了。于是在中屯建立了六年制公立国民仇级学校,接收了200余名学生,对他们进行奴化教育。校长也改成日本姓名,叫嘉山和暮山。

    申完兄弟和农场当局在村屯设置一个区长,管理屯里的事项,在农场设置管理员,管理农场的日常事项。这些人都在履行申完兄弟交给他们的任务。申完兄弟不但监督移民村的种地,还禁止移民搬家离村。他们担心村里的移民跟山上的抗日游击队有联系,派人监视移民一举一动,还建立制度,禁止本地姑娘跟外地的小伙结婚,禁止随便走出村庄。离农场西北部不远的地方,有全副武装的伪满警备营封锁着农场部落,监视移民的举动。

    1944年,村里流行传染病,有的人还没来得及去医院救治就死在家里。后来才知道传染病就是伤寒病。户与户之间、村庄与村庄之间相隔离,禁止通行来往。死的人越来越多,也没法举行葬礼,死了就直接埋在后山上。在那一场传染病中,村里死去的人不计其数。在移民居住过的后山,至今还能看到鳞次栉比的坟墓。一辈子背着沉重的债务过着心酸的生活,到头来都成了异国他乡的冤魂。

    19458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地投降,这里的移民也都获得了解放。过去,这里的人们在日帝的残酷压榨和剥削下,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过着贫困的生活,而解放后都要过扬眉吐气的新生活。可是还没有尽情享受胜利的喜悦,他们又遭到了匪患。山上的土匪活动猖狂,闹得村里人心慌慌,不得安宁。虽然也采取了保卫村庄的措施,也布置了岗哨,但是,土匪还是闯入村庄进行掠夺,杀害敢于反抗的村民。于是农场管理员动员和督促全体移民离开村庄向李家店转移。

    随着解放,申完兄弟没了行踪,农场管理员带领移民搬到了李家店。移民们为了生计,继续沿东、沿西、沿南,向朝鲜移民最多的地方迁移。

(摘自《中国朝鲜族百年实录》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