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文史天地

那个年代我们朴氏家族在东兴一带很有名气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8-11 09:15:08

 

(口述:朴英杰 朝鲜族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教授 中国解剖协会常务理事)  

 

    迁移前,我高曾祖父朴莲根的原籍为平安北道义州郡,其后裔曾祖父三兄弟辈分排行长子朴景鹤、次子朴利鹤、三子朴明鹤均迁居于龙川郡(曾祖父原籍)。龙川和义州二郡均在新义州附近,其对面是中国安东(今丹东)。

    1900年以后,朝鲜北部连绵不断的自然灾害加之封建王朝的暴政统治以及日本帝国主义陆续侵入朝鲜,直到1910年吞并朝鲜半岛,使朝鲜农民生活在艰难竭蹶之中。为了求生图存,1915年我三曾祖父三个兄弟带领自己的家族,背井离乡,跨过鸭绿江迁入辽宁新宾县(解放后改成新宾市)山区安家落户,开垦水田,后来我曾祖父家族迁入辽宁。

 

]1M$ZA{4Q6M}A1LTE)_RD6A.jpg

 

(朴英杰的父亲朴亨权)

 

    1918年正月,朴景鹤家族,来到辽宁桓仁县北陈贝沟,那里人口稀少,山地树林茂盛土地平坦,地租便宜而迁居其处,开发水田种植水稻。

    1922年,为了子女教育,搬迁到朝鲜族集聚的抚顺小柳河村,那里有小学、中学,父亲朴亨权毕业于抚顺德成小学,接受了新式教育,之前读过私塾三年,成绩排名第一。

    1925年,又迁到新宾县定居,我父亲入宾县永陵街韩兴朝鲜族高等学校( 中学 )读二年书。抚顺、新宾两地区,随着大量朝鲜族的移居,由于高额地租,佃农们不堪重负,众多的朝鲜族农民开始离开辽宁,辗转到黑龙江省。

    根据我祖父母的口述和父亲叙述的家族迁移史,迁入黑龙江东兴镇时,除了被褥、稻种子和妇女们顶着的坛子和食具外别无他物,只好向地主借租土地、房屋、畜力、农具、口粮等农业资产和生活费用以维持其生活。1929年正月,大家庭和亲属:曾祖父三兄弟朴景鹤、堂曾祖父朴利鹤、朴明鹤、文致济(曾祖父妻侄 )和韩永寿(祖姑父)五家亲属一起离开辽宁抚顺由沈阳乘火车到哈尔滨站下车,坐雪爬犁经巴彦县西集厂朝鲜屯歇脚取暖后,继续往东到达东兴镇。而后,来到东兴定居的有金尚德亲兄弟、崔致焕亲兄弟(由俄罗斯远东迁入)、贾时云、梁东俊六家,共11家安家落户。我们几家亲属临时住进夏家店,当年2月我曾祖母文氏老人因过劳去世。安葬于山屯山鹿下。当年3月,朴景鹤和朴利鹤又搬到靠近水田的白家屯(地和房子都是由韩茂堂地主出租的)。其余堂祖父朴台箕、梁东俊、贾时云、韩永寿诸家分居在大地主王相九的出租房。到东兴的头一年,由于缺粮,十几家总动员,齐心协力挖水渠,把一片荒地垦殖成水田,渡过种种难关,连续两年开垦顺利,取得了粮食丰收。

    1931年,是政治形势剧烈变化的一年:年初,因抗日战争急需大量青年人,在木兰、东兴地区约100名朝鲜青年(我叔叔朴亨一为其一),响应朝鲜独立团应兵的号召参加抗日联军到方正县抗日;那年“九一八”事变后,从关内国民政府派来的新任县长,为贯彻蒋介石颁布的朝鲜人驱逐令,挨家挨户到朝鲜族住家,把人驱出家门外,砸毁屋内土炕后钉门,门上都贴了封条。于是,大家都住在租地附近的水渠旁与田埂之间一小块地里搭建窝棚渡难关;那年秋收割稻子季节,农历七月二十七日,母亲在窝棚里生下了我,分娩后便下田地劳动。虽然这一年水稻丰收,但生活没有安全感,几家决定搬到比较安全的邻近木兰县,那里县政府官人保护朝鲜族佃农。

    1932年正月,我们大家族四家、金尚德两家、金亨涉、全泽纯、金相龙等九家搬迁到木兰县城外一大农场租地种植水稻。当年五月端午节我家邻居半夜因祭祀而发生大火灾,片刻间五间房子烧尽,但由于当年风调雨顺,水稻丰收,挽救了几家。

    1933年,东兴县不再驱逐朝鲜族,当地地主们也欢迎我们租他们的地和房子。大量被驱逐的人又返迁原住处,我家又搬回到原来居住的白家屯老家,租的还是韩茂堂的地。19323月伪满洲国刚成立,形势极不稳,马占山移师关内,到处兴起大刀会、黄枪会、红枪会。马贼来抢劫,不论是什么民族,因此必须到安全的大城市避难。我家一切重大事都是由我曾祖父决定,我堂曾祖父二老尊重堂兄,那年我们朴氏三家就地避难,家族成员中只有从抗联回来的朴亨一叔叔被马贼枪子弹打伤,还好小腿神经、血管未受损伤,速愈没有任何后遗症。翌年我曾祖父还是租白家屯韩茂堂地主地,开垦面积多达15垧,其余两家堂曾祖父家族增加开垦面积,三家族都取得好收成为长期居住东兴打下牢固的基础。为了再扩大耕地面积买了两匹马,积极筹建精米加工厂(精米厂)。

    1935年,在白家屯韩茂堂的租地15垧基础上,再扩大开垦15垧(共30垧)。我们家四代11口人同住在一起,除小叔叔和我不到五岁不能参加劳动外,其余九口人都是劳动力,由我曾祖父总管。清明后齐动手,二叔叔负责耕地,用两匹马来耕地30垧水田,祖父母、父母、婶母、俩姑姑都投入构筑水渠、田埂、平整水田地。自从曾祖父定居东兴以来,可视为一次最大的开垦,也是取得最好收成的一年,收纯精米300石(15万斤大米)。那时在东兴种植水田的朝鲜族已有100多户。当年秋,全泽纯三十股、崔熙京三十股、金亨涉十股和我祖父三十股,四家合股(前三股主未缴纳股金,待缴)购买一台20马力精米机也称碾米机,在东兴城南大街大院内,租了十七间建房开办了精米加工厂,称为东鲜精米所。我家族开荒和精米加工开业的消息传开,带动了亲戚和朋友家族也往东兴迁移定居,东兴已成为我们大家族以及亲属家族繁衍后代的重要地方。当年年末,二叔与大家族分家而成立独立的一小家庭,在东兴城内经营杂货商店。

    从前年秋末精米所开业开始至19362月,决算结果没有任何盈利,全泽纯、崔熙京、金亨涉三家不想投资,成为我家独家经营。当年,我祖母之弟独孤稳氏、二舅金贞禄、姑祖父张志凤、李春园、金瑞云、金载荣、朴秉权等亲戚朋友迁移到东兴定居。

    1937年,也是大丰收年。我家交租后的全部余粮,用四辆马车运往绥化出售,人米运输途中被马贼袭击,车、马、粮全部被掠夺,损失非常惨重。我家已有多次遭受灾难,但这次为最严重。当年年末,我大姑结婚,小姑东兴远大国民优级小学毕业。

    193812月,我入学东兴远大国民优级小学。翌年,我小叔叔(朴亨龙)上小学,我大姑姑出嫁。

    1939年,曾祖父因患胃癌不愈64岁逝世,他老人家幼年读私塾,酷爱读书,在东兴筹资办学。他办事稳重、谦虚谨慎、同情和尊重他人、与人和谐相处以及勤劳俭朴的品德和学知,给其后代留下宝贵精神财富。朴氏家族、亲戚朋友为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先祖举行隆重葬礼。遗体于山屯山脚下与曾祖母合葬,每逢中秋朴氏家族都要到墓地为祖先坟地扫墓。

    我祖父只读了几年私塾,而父亲随时代变迁除读私塾外还在中学学新文化,是一有知识的农民,为防预天花病每年春季从省预防站领来牛痘疫苗,为耐寒水稻种子培育、为普及小学东兴朝鲜族小学教育做了大量公益事业。

    1940年,小姑(朴亨华)与尹明换结婚。姑父1943年哈尔滨朝鲜中学(大道馆)毕业,194511年,过去所说的大家族现在变成为一般普通家庭。劳动力只有祖父母和父母四人,只能小面积耕种,加上精米所机器经常出现故障等原因,家庭生活水平不如前几年好。1941年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需要大量的大米,日伪宣布大米是军需品,不准在市场上进行交易。

    我们家族曾祖父最终选择了在东兴安家落户,垦荒种植水稻,繁衍其后代,东兴成了曾祖父后裔子孙的故乡(原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