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文史天地

回忆明岩村的开拓史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01 14:33:04

 

   和龙县西城镇明岩村形成为一个村庄,是迄今80多年前的事。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后,大批朝鲜人背井离乡,渡过鸭绿江和图们江,移居中国。就在这一时期,姓梁的20多户人家结伴来到明岩村落脚。

   他们原来住在朝鲜咸镜北道城津郡鹤城面达莱洞。达莱洞是个山村,土地贫瘠,十年九不收。全村80多户人家,家家都过着极为贫穷的日子。

   “庚戌国耻”前夕,村里人的生活更加凋敝。几家大人们眼看生路渺茫,便聚在一起议论移居中国的事,商定先派梁太允到中国去看好合适的定居之处。梁太允领着另一人,到延边选定的移居地,就是如今的明岩村。那时,这里只有几户人家,有一个从山东过来的中国人“占山户”,名为王福,占据着大片荒山,故人称此为“王家地方”。

 

08`$_V}E0UBHSZW_(PPXD3D_副本.jpg

 

(1900年朝鲜族农民们引六道河水开垦的龙井大教洞水田)

 

 

    “王家地方”里,早已住着全氏和另外两三户朝鲜人。他们都是王福的佃农。全氏也是朝鲜城津郡人,他在异国他乡见到老乡格外高兴,一再劝梁太允携众人迁居这里。梁太允也看中了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的这个地方。他回到达莱洞向乡亲们讲述明岩村的所见所闻,村上的穷困户无不表示赞同,不几天便有20多户人家着手进行迁移前的准备。

    191011月底,由这20多户,150多人组织起来的移民队伍,冒着凌冽的寒风离开了达莱洞。他们路经城津、吉州、明川、镜城、富宁,抵达图们江畔的会宁。虽已过12月中旬,天气寒冷,可图们江还未完全封冻,他们只好在会宁滞留一周,然后,才过江进入中国境内。他们一行又经三合、龙井、头道沟等地没几天后到达了明岩村,总算结束了近一个月之久的长途跋涉。

    他们在明岩村落脚后,解决耕地问题成了生计攸关的头等大事。恰在此时,“占山户”王福遇到不得已的情况,给移民们购置耕地提供了良机。

    就在20多户移民正为土地发愁的时候,王福接到老家来信。因其父亲遗产继承问题,需他马上回山东老家。王福张罗着卖地。这可是个天赐良机。可是,还没有来得及归化入中国籍的这些移民因没有“剃发易服”,因此没有土地购买权。于是,他们只好去找“户主人”。所谓“户主人”是指已入“剃发易服”的人去官府登记买卖手续。

    移民们请已入籍的韩允极为“户主人”。韩允极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也有一些声望。移民们借他的名义,购买了王福的所有土地。从此,明岩村的土地,官府的地契上虽是韩允极所有,但实际上是大家的,土地是按凑钱数额大小来分给大家。凑钱多的人家,可以要既近又好又肥的沃地;凑钱少的人家,只能得到又远又孬的土地。梁太允一家钱少劳力多,要了江边的一片柳树甸子。

    “占山户”王福怀揣卖掉房产和土地得来的钱回山东去了。20多户移民把王福的库房、粮仓和磨坊改成临时住房后,连同正房一起,几户合住一间暂时住了进去。熬过了头年冬天。第二年开春后,他们一边忙于农事一边合力盖起一栋栋新房,逐渐过上了一家一灶的日子。

     开垦出来的土地上,种上了谷子、大豆、玉米、燕麦、大麦等。谷子、大麦和玉米做口粮,大豆卖钱,购置些牲畜和家禽以及食、布等生活用品。

     明岩村人开始种水稻,是他们一句这里五六年后的事。在达莱洞,只种过旱田的移民们移居延边后才想到了试种水稻。

    在明岩村里,第一个开始种水稻的是梁太允。他因缺钱才买到的江边那片柳树甸子,没曾想,却成了他利于水源开垦水田的好条件。头一年,他开了两亩多的水田,取得好收成,摸索出一些耕种经验。第二年起逐渐扩大了水田面积。与他家地相邻的人家也跟着开了水田。到1919年,这里的水田已经连成了好大一片。

    明岩村人从移居初九十分重视教育。1912年夏,全村居民总动员盖校舍,创办一所学校,校名为“普进学校”。第一任校长为李国强,教员有梁焕凤、柳容熙、金定植三人。教员的生活费用全由村里负担。当初,各家凑钱买王福的土地时,先划出了一块“学田”。成家的教员可以无偿得到一份学田自耕自种,收获归己,作为教学报酬。可是,一旦不教书或迁移他处,就得归还学田。独身教员则在村里吃派饭,一个月为期,一次序挨家轮换。每到秋天,村里人就凑些钱,做一身衣服赠给独身教员。耕耘学田、教员的衣食住以及经营学校等一切劳作和所需费用,不管有无学生,全村各家各户一律分担同等的义务。

    建校初期,普进学校招收了二三十名学生,教授朝鲜语文、千字文,中国语文、算数、修身、博物、图画、体操、习字、唱歌等课程。在普进学校里执教的教员,无一不是从朝鲜亡命而来的进步人士。由于受他们的熏陶和影响,培养出来的学生们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大多数都在反日斗争中担当先锋。

    从达莱洞迁移过来的20多户人家都是耶稣信教徒。他们于1912年创办普进学校的同时,还建起一所教堂,进行了宗教活动。从此,临近的人们称这个村为“耶稣村”,但这并不是真正的村名。他们觉得原来的“王家地方”该有个新村名。于是,耶稣信教徒们一商议,就起了个“藏恩坪”(藏有上帝恩惠的平地之意)的新村名。在耶稣信教徒占绝大多数的十年里,这个村名不曾惹起什么异议。可是,随着非信教徒的户数逐年增多,村民们把“藏恩坪”弃之不用,该村名为“明岩村”。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藏恩坪”和“明岩村”两个村名并驾齐用,直到30年代满洲国成立后,才定名为“明岩村”。

    明岩村人自移居初开始,就对日本帝国主义者恨之入骨,只要是以反日为宗旨的事情,无不和衷共济,齐心协力。1916年夏,头道沟日本领事分馆的一名日本巡查和一名朝鲜巡查,着便衣来到明岩村,以进行民政调查为借口,暗地里探听鼓吹民族独立和排日思想的主谋者。愤怒的村里人,把两个巡查拖到江边打个半死,还让朝鲜人巡查发誓不再做日本人的狗腿子,才放他回家务农。

    在朝鲜爆发“三一”运动,继而在龙井举行“三一三”反日示威后,明岩村男女老少就齐动员,参加了在二道沟和头道沟举行的反日示威活动。具有反日斗争传统的明岩村人,无论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都率先燃起了抗日斗争的烽火。进而,从这块土地上涌现出许多知名的反日志士,也是理所当然的。

    1920年秋,洪范图独立军部队袭击头道沟日本领事分馆后,向鱼浪村方向转移时,明岩村人们杀牛犒劳将士,凑钱买些内衣,买布染色缝制军装送给了部队。著名的青山里战斗打响之前,明岩村人在筹粮、打草鞋支援部队,派牛车承担反日部队的运输任务等方面也都很积极、主动,做出了很大贡献。

    随着明岩村名声日益大震,许多著名的独立运动家和流亡者扮成农夫模样,或以教师的身份,先后来到这里开展了反日革命活动。张时雨(朝共满洲总局宣传部长)夫妇、金光日、梁昌杰、朴昌浩等仁人志士,就是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著名的反日革命家金策及其兄弟金诚和禹龙善(朝共满洲总局东满道书记)等人也曾在明岩村活动过。

    无论在朝鲜共产党活动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明岩村涌现出许多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明岩村普进学校毕业生李东鲜、朴允植、安在奎、李柱凤等人都是中共党员,他们参加东北抗日联军,在同日寇殊死战斗中英勇献身。

 

(摘自《中国朝鲜族百年实录》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