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文史天地

龙井地名起源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8-12 15:01:36

 

 

龙井地名起源

 

鱼允元 宋国欣

 

在海兰江畔的六道沟口有座小城镇—龙井,当年因为它位于六道沟口,曾叫六道沟。

清代延边一带曾封禁200余年,自1881年开禁后,三合一带的朝鲜移民张仁硕、朴仁彦、金彦三等10多户人家迁到六道沟口,散居在海兰江和六道河沿岸,辛勤开垦那里的土地。

一天,人们在地里歇气,只见叫郑俊的小伙子趴在石堆旁,侧耳谛听着什么。人们好奇地走到跟前一看,小伙子正往一个小洞里投石子儿,听水声。人们料到石堆底下有水,扒开石堆一挖,便露出了一块大青石。揭开青石一看,是一眼古井,石砌的井壁上长满了青苔,井水清凉甘甜。

从此,原来散居河边的人们逐渐搬到这口古井周围,把井淘净,立了“桔槔”,即“龙吊桶”。于是,过路的行人都要尝尝井水才肯离去。这样,“桔槔村”的名儿就传开了。后来,村里识文断字的张仁硕、朴仁彦用汉字命名为“龙井村”(因“桔槔”的朝鲜语“龙吊桶”头一个念“龙”音,便在“井”字前加一个“龙”字,成了“龙井村”)

龙井的起源和由来传说不一。有一民间传说是这样的。相传很久以前靠着海兰江边住着朝鲜族农民金万哲一家。家中有一位美丽、善良而又勤劳的姑娘。一年夏天,当姑娘到河边洗衣时,看到河边沙滩上,一群孩子们正围在一起玩弄着什么,嘴里还嚷嚷着“真好玩!”姑娘怀着好奇心,凑到跟前一看,是一条黄灿灿的小蛇,已被孩子们拨弄得无力地蠕动着。姑娘不禁涌起一股怜悯之情,便从孩子们手中要过气息奄奄的小蛇,并把它放进了江水之中。蛇入江中,霎时间雷鸣电闪,大雨滂沱。姑娘和孩子们都跑回家去了。

过了几天,姑娘又来到江边洗衣,忽听身后有人叫:“大姐!”一回头,只见是位俊秀的小伙子,笑吟吟地站着。姑娘急忙顶着盆往回走,小伙子上前拦住她,作了个揖,说:“多谢大姐救命之恩!”姑娘一听,愣住了。小伙子忙补充道:“我本是东海龙王太子,前几日游过海兰江时,不慎落到一群孩子手中,差点丧了小命,后来幸蒙大姐搭救,今日特来致谢。”于是,姑娘也记起了前几天的事,但姑娘在这个陌生的小伙子面前害羞地垂下了头。小伙子便深情地叹道:“人世间太好了。我真愿意做一个像你一样勤劳、自由的人……”姑娘不禁抬头瞟了一眼这位谢恩的小伙子,脸颊顿时泛起了红晕。

从那以后,他俩常在江边、山岗和密林中相会,畅叙人间和海底的生活,憧憬幸福美好的未来。后来,这件事被东海龙王知晓,他勃然大怒,把太子打入深水牢中。姑娘久久不见太子来,独自徘徊在海兰江边,唱出了忧愁的歌。一天,龙太子在朦胧中听到了悲凉、忧愁的歌声,知道是姑娘在呼唤他,盛怒之下,使出全身的力气,发出了雷鸣般的怒吼,竟震塌了水牢。龙太子冲出江面,循河而上,四处寻找心爱的姑娘。龙太子找到了姑娘,可是当他看见姑娘的背影,还没来得及喊一声,姑娘已跃身投入井中。当他飞步上前,只见井水溅起点点浪花,他心中一急,立时化作一条小金龙溜入井中。

后来,人们传说那位姑娘没有死,有的还说看到她骑在小金龙的背上升天而去了。于是,那里的人们为了祝福他们过上自由幸福地生活,将小龙飞出的这口井命名为“龙井”,将“六道沟”也改名为“龙井村”。

据记载,从1900年起,官方将“六道沟”与“龙井村”这两个地名并用。自“九一八”事变后,才正式把“六道沟”定名为“龙井村”。

1934年,龙井村居民为纪念龙井地名的起源,在李基燮的发起之下,重新修缮此井,井旁立了4个石头柱子,围了木栅,在木栅外栽了松树和柳树,又立了两米高的花岗岩石碑,碑上镌刻着“龙井地名起源之井泉”字样。同年,将“龙井村”改称“龙井市”。1936年又改称“龙井街”。

195010月,原中共延吉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机关从延吉市迁至龙井。从此,龙井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198351,经国务院批准,原延吉县更名为龙井县。1988年改为龙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