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会发言

大会发言

搞好专业农场建设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高元哲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2-20 12:54:58

 

搞好专业农场建设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

 

 

高元哲

 

IMG_9224.jpg

 

 

州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发展专业农场,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这预示着我州专业农场建设将掀起一个新高潮。作为政协委员履职渠道的拓展,去年我有幸受州政协的委派,到图们市石岘镇永昌村担任名誉村委会主任,以农民土地使用权入股的方式创办了图们市永昌专业农场,扶持永昌村的新农村建设。一年来的实践使我认识到,发展专业农场不仅是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农业走集约化经营、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最佳途径,更是一个带有前瞻性、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完全符合延边“三农”工作的实际。

我生长在农村,虽然大学毕业后自己创办公司长期从事对外贸易工作,但我们的父辈们常年守着一亩三分地艰难度日的生活情景仍历历在目。去年我到永昌村创办专业农场后,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是农民迫切需要专业农场来引领他们走共同致富之路。永昌村是图们市一个比较闭塞的村屯,户籍登记户数125户,人口480人,全村耕地面积400公顷,平均每人0.83公顷,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5000元。农民主要以种植黄豆、玉米为主,以此解决他们的口粮和简单的零花钱,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当得知州政协派企业家委员到村里创办专业农场的消息后,农民朋友们非常兴奋,纷纷要求加入专业农场,在实际居住的80余户农户中,有68户以土地使用权入股的方式参加了专业农场,占总户数的85%左右。这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该村农民组织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农业生产经营行为,从中可以看出农民早日脱贫致富的急切愿望。

二是专业农场建设应因地制宜。目前,我州的专业农场建设主要采取四种模式,第一种是通过租赁农民的土地创办专业农场,第二种是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一次性买断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创办专业农场,第三种是村委会主任或书记带领农民领办专业农场,第四种是以农民土地使用权入股的方式创办专业农场。我州目前主推的模式是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到城镇生活,搞城乡统筹,以此推进城镇化建设。我认为,州里这个大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应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比如,以朝鲜族居民为主的村屯,由于大多数青壮年劳力出国打工,导致大量耕地闲置弃耕,这样的村屯适宜以土地流转的方式搞专业农场。而象永昌村这样以汉族居民为主的村屯,由于这些人一辈子生活在农村,骨子里有故土难离的情节,甘愿守着一亩三分地过着清贫的生活。象这样的村屯就需要一批有觉悟、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下到农村,以农民土地使用权入股的方式创办专业农场,带领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如果简单地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创办专业农场,让农民都离开土地到城镇生活,若干年后等卖地的钱花光了,又产生了新的贫困阶层。再则,延边城乡发展的现实决定了这种方式不可能一步到位,因为我们的城镇还没有这么大的承载能力,至少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不可能让所有的农民都到城镇生活。

三是农村的社会建设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我认为,我们搞专业农场建设,不能只顾经济利益,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去实施。一年来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们的农村社会建设相当落后,特别是偏远山区的村屯,上学难问题、就医难问题、饮水难问题、文化生活匮乏问题、村屯环境卫生差问题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与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城乡差距不仅在物质层面越拉越大,而且在精神层面正形成巨大的“鸿沟”。我们无论采取哪种模式搞专业农场建设,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引领农民脱贫致富,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农村的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

一年来创办专业农场的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在农村创业的艰辛,个中苦辣难以言表。加之我州的专业农场建设是在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行的,所以,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

一是资金问题。实际上在农村搞项目的投入要比在城里少得多,但由于专业农场普遍实力不强,可抵押贷款资产严重不足,金融部门为规避信贷风险,提高对专业农场的信贷门槛,导致大多数专业农场融资难。此外,州里制定的资金扶持政策迟迟得不到兑现。比如,去年年初州长办公会确定的专业农场面积达到50垧以上政府补贴10万元,100垧以上补贴20万元的政策至今没有兑现,据说是省里资金没有到位。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专业农场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二是社会公共事业问题。主要是政府对农村的文化等社会建设缺乏有计划的投入,特别是偏远山区村屯的公共事业几乎无人问津,成为公共财政投入的“盲区”。我到永昌村后通过调研发现,居住在该村村头的11户农民由于自来水主管道老化渗漏喝不上自来水,冬天只能冒着严寒挑水喝,存在饮水难的问题;由于该村没有卫生所,农民看病只能到几十里外的市、镇,患病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存在看病难的问题;由于该村一天只有两趟往返于市、镇的客运班车,且发车时间与孩子们的上学时间不吻合,使该村的适龄儿童从小上学就必须寄宿在市、镇的亲属家中,存在上学难的问题,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四处奔波,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在图们市水利局、交通局、卫生局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该村的饮水难问题、上学难问题、看病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有些问题正在解决当中。

三是农民意识问题。主要是农民对政府发展专业农场的做法持观望态度,心存疑虑,担心损害了他们的切身利益。去年一年,我为了筹建专业农场先后召开七次村民代表会议,向他们反复宣传创办专业农场的意义、发展专业农场的思路,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但仍然有一部分农民小农意识严重,等待观望,患得患失,使一些措施很难落实或落实缓慢,影响了专业农场的建设进程。

去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确定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将从过去着力解决“绝对贫困”、“极端贫困”带来的低层次的基本衣食问题,转向以“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等更高的标准来解决以收入不平等为特点的转型性贫困问题。我认为,我们搞扶贫开发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给农村搞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给农民送一些扶贫物质,而是应当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根本,通过发展生产力来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而发展专业农场,正是目前发展农村生产力,引领农民尽快脱贫致富的最佳途径。因此,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招法推动专业农场建设不断深入和发展。

第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要整合政府各类涉农资金,重点向专业农场倾斜,加大对专业农场的财政投入力度。计划、农业等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专业农场项目的策划、包装、立项、审批等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促进项目早日达产达效。各级政府要努力协调银信部门开展银企对接,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作为农村金融主渠道的作用,把扶持专业农场建设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加大银信部门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切实解决专业农场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

第二,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我州农业长期处于弱势地位,要完成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就必须有公共财政长期、持续的强力支持。因此,建议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的文化建设,在人、财、物、政策诸方面优先考虑向农村倾斜。尤其是在公共财政的安排方面,要大幅度增加对农村文化建设事业的投入,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同时,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投资于农业和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互惠双赢。这应该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选择。

第三,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思想素质,带领农民共同致富,是当前各级政府非常重要的工作。各级宣传、教育部门要把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列入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制定农民教育规划,每年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思想觉悟高、政策观念强的机关干部,深入广大农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向农民宣传灌输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法规,引导农民转变观念,走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道路。要有计划地组织农民参加各种理论、科技知识等学习班,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全州农民的思想素质有一个明显提高。